AI 軟件開發下的軟件行業與香港

AI 軟件開發下的軟件行業與香港

Tags
Tech
Software Development
Thought Experiments
Published
January 16, 2025
Author
Gavin
最近,我換到了一家傳統行業工作,所在的團隊是一個非常傳統的IT團隊,主要負責日常的系統維護和協助用戶操作等任務。我是團隊里最年輕的成員,領導有意在團隊中引入一些新的開發技術。最近,我接手了一個相對簡單的項目,開發一個用於記錄員工出行記錄的工具。整個項目從需求跟進、UI設計、軟件開發到服務器維護,全由我一人完成。而我之所以敢接下這個項目,原因就在於有 AI 的幫助。
 
如今,AI 在軟件開發領域的發展已經遠超我的預期,甚至超越了摩爾定律 (Moore's law)。在大型語言模型(LLM)方面,國外有 OpenAI 的 GPT-4o、Google 的 Gemini 系列以及 Meta 的 Llama 3.2,而國內也湧現出了像 DeepSeek 這樣的黑馬。在軟件編程應用方面,我們有 Cursor、Windsurf 和 Devin 等工具。在眾多產品的競爭下,就連 GitHub Copilot 也決定轉向免費模式。
 
notion image
 
似乎所有的廠商都在選擇“內卷”,大家深信AI是下一個時代的生產力。看著NVIDIA的股價,我不禁在想 —— 這是否是人類歷史上最團結的一次
 
notion image
 

AI開發體驗

 
在這個項目中,我選擇的方案是 React + Django + MySQL,開發工具則是Cursor。過去我從未使用過 Django 開發項目,但在 Cursor 的幫助下,任何的工具與框架不再是一個開發問題。
 
在軟件開發過程中,最耗時的其實是資料的查閱。我們需要先決定使用什麽框架和第三方庫,然後花大量時間閱讀這些框架的文檔,學習 API 的使用。而現在,遇到問題時不再需要去 Google 或 Stack Overflow 尋找解決方案,AI 基本可以解決所有問題。開發者要做的只有兩件事:設計和決策
 

對行業的思考

 
國內前端開發的大神——玉伯,在社交媒體中分享了他的觀點:
 
notion image
 
我的感受與他一致,甚至認為不僅是前端,整個軟件行業都會受到同樣的影響。在AI的推動下,開發效率將大幅提升,過去需要幾個月的開發項目,現在可能一個月就能完成。此外,從業者的門檻也會大大降低。
 
按照這個趨勢發展,大部分只需敲代碼的普通開發者可能會面臨風險。而負責設計和決策、掌握業務的高級開發者在可見的未來仍有發展空間。從我入行以來,很多前輩都告訴我,要懂業務,這是往上走的途徑。現在看來,“懂業務”已經成了留下來的必要條件
 

對香港的影響

 
幸運的是,對於香港來說,在可見的一段時間內,軟件行業的影響不會太大。原因是,香港本身並沒有一個成熟的軟件行業。如今的香港軟件行業,是由21世紀初的IT行業從業者發展而來。他們或許可以用信息方案支持企業的基本業務,但從人才和市場需求來看,香港注定無法像其他地方一樣,通過軟件創造新的市場。
 
香港的 IT 從業者主要由兩部分組成:一部分是傳統公司的後勤部門,負責維持企業信息系統的基本運轉;另一部分則是近年來由於政府鼓勵科創,市場產生了一些軟件需求而形成的開發者,他們大多以 Contract 的形式就業。綜合來看,無論是哪一群人,都不會受到生產力變革的太大影響。後勤團隊的需求來自於企業的信息系統需求,而新興開發者的需求則來自於政府政策支持,由一群沒有成功數字化經驗的政府官員和企業CIO、CTO主導。
 
如此看來,香港的軟件行業似乎是一個泡沫,從業者並沒有緊密跟隨國際主流技術,這導致了行業的相對穩定。但另一方面,從業者需要思考的是,這種情況還能維持多久。
 
notion image